自殺的原因很複雜,與其猜測原因,倒不如多點了解自殺者背後的想法,有機會可助人,甚至自助。
客觀環境的問題,固然能影響人的情緒,但一些已成習慣的思想方法,亦可能為自己帶來煩惱。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指出,10種常見的牛角尖地雷,令人沒有考慮過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,停留在思想困局中:
1. 灰色眼鏡(Negative filtering)
把事件的嚴重性放大及加深。若只集中看事情的壞處,忽略了美好一面,便容易感到沮喪。
2. 非黑即白(All-or-none thinking)
認為凡事只有兩個可能性:對或錯,好或壞,沒有灰色地帶。這種思想令人把事情過分簡化,並影響當事人對自己及對別人的評價,使當事人不斷怪責自己或別人。
3. 以偏蓋全(Overgeneralization)
以單一事件或數件同類事件作基準,為其他情下相同結論。當事人常用“一定係咁”又或“一定唔會”等過份肯定的字眼。
4. 小題大做(Catastrophizing)
無論發生甚麼事,總向壞方面想,並把後果想得“有這麼嚴重得這麼嚴重”,認為最壞的情況必會發生,這只會為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沉重壓力。
5. 一力承擔(Personalization)
把所有不愉快的事都扯到自己身上,認為都是“我的錯”。這種既過度敏感又過度自責的態度,使當事人經常和別人比較,最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產生不必要的痛苦。
6. 感情用事(Emotional reasoning)
當事人的感覺所引伸出來的結論都是正確的,例如感到“內疚”就一定是自己做錯事。然而,感覺不一定正確。
7. 閱讀別人(Mind reading)
還沒有充份理據時,當事人就以為能完全掌握別人的想法,只憑直覺妄下結論,結果往往使當事人不再用心聆聽別人,造成人際關係疏離,增加情緒困擾。
8. 墨守成規(Shoulds)
當事人心裡存在太多“應該怎樣”或“不應該怎樣”的思想,任何與這些思想不同的,都是“錯”的,於是令當事人對人處事欠缺彈性,令旁人難以忍受。如此固執的思想,也會倒過來責備當事人自己,使他們痛苦不堪。
9. 執著控制(Control fallacies)
執著於控制的人,總覺得一切要完全在控制之內才安心。但這卻使當事人身心疲累,神經緊張,容易產生人際衝突。
10. 執著公平(Fallacy of fairness)
若當事人總覺自己處於不公平的情況,只會增加不滿和憤恨。
既受困擾
給自己改變機會
每個人或多或少有1至2項以上的“牛角尖”思想,並不足怪。但“牛角尖”思想愈多,只會令自己更不快樂,感到痛苦和困擾,患上抑鬱症、焦慮症及性格障礙的機會也愈大。再者,這10種“牛角尖”思想,又會令當事人感到沮喪,不能抽身從客觀角度看眼前的問題。有研究自殺的學者指出,這兩個境地,往往是自殺者臨死前共通的想法。
我們不妨檢視自己有沒有這些“牛角尖”思想,有的話,應嘗試改變,例如不要事事想得“有這麼嚴重得這麼嚴重”,多思考事情的其他角度﹔又或拋開“應該怎樣”或“不應該怎樣”的思想,為自己做人處事留有適當的彈性。
改變的過程並不容易,因當事人已習慣這樣的思想模式,擔心改變會否帶來更壞的後果。不過,既然原有的思考方式帶來困擾與不快,何不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?(轉載自明報健康網) (星洲互動‧2006/05/06)
* * *
十種牛角尖思想裡面, 原來自己也有過幾種.
但幸好並不常見, 只是間中出現.
有人問過我怎樣跳出來,
我相信就是要經常提醒自己,
不要困在那裡,
要放下一些小問題,
而去擁抱其他美好的東西,
也讓自己的腦袋休息休息...
否則... 會發神經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